不吹不黑,山东人需要什么新形象?
山东人着急了吗?众位看官未必了然,个中原委未必详悉,知与行、表与里等不同层面的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辨析。
山东人着急,急的是那些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大事,思想解放、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哪一件事都是应该着急的大事。
山东人又不着急,方向既明,思路既定,路线图变为施工图,接下来惟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拾级而上,久久为功,绝非朝夕可成,绝不能急在一时。
不妨看看这些时间节点:
距离全国两会闭幕仅仅过了一个周末,山东各地新春抓落实的号子便次第响起;
全国两会山东团开放日,开放自信务实的精气神“燃爆”现场;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召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对抓好今年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强力动员;
……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认为,急与不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是单打一、单点论能说得通的。
山东人爱说实在话,不吹不黑,厚道的山东人无比爱惜自己的形象,更无比珍惜可贵的历史发展机遇,新时代山东人在实干中自我塑造的新形象,绝非雾里看花,一定能让人看个明明白白。
声音
说到山东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人高马大、为人仗义、憨厚老实、真诚坦率,朴实得就像一棵红高粱……
山东人路见不平一声吼,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豪情侠胆,够忠义;该出手时就出手,两名“山东大汉”不惧枪械徒手击退俄罗斯劫匪,够硬核;山东男性175.44cm的平均身高令其他省市望尘莫及,够高大;不耍心眼、不爱计较,喝酒能喝八两绝对不喝半斤,够豪爽;山东人说了算、定了干,言必信、行必果,够实诚……
这些评价,是山东人的名片。
不知何时,山东人的一些现象不知不觉间网上走红:口音重,大男子主义,爱啃煎饼卷大葱,GDP很高但感觉并不富。还有,不缺化肥,会开挖掘机。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论战:一边说,山东缺点儿四川太古里的时尚,欠点儿陕西兵马俑的恢弘,少点儿北上广国际都市的繁华。一边说,俺们山东有引领全球“汉语热”的孔子学院,有三次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海尔,有大手笔赞助俄罗斯世界杯的海信,有充满国际范儿的青岛啤酒节,哪一个不够档次?
但静下心来思考,一些现实,实实在在刺痛了山东人。很多时候,山东人如鲠在喉,却又无言以对。
广东、江苏、山东三省长期占据全国GDP前三的位置。但山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全国人口第二的大省,“存在感”却很不“适配”:第一产业在粤苏鲁浙四省中最高,但人均GDP最低。就连省委书记刘家义也直言不讳,“我省在全国区域竞争大棋局中,已经不那么耀眼。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陷入了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
不少山东人觉得“憋屈”:那些压在山东头上,让山东人五味杂陈的“帽子”,到了不得不摘的时候了。
渴望
放眼全国,山东距标兵越来越远,追兵却越来越近。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在国家层面,处境看似尴尬的山东,从未被“轻看”。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希望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十年来,总书记三次来鲁考察,两次亲临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多次对山东工作给予批示指示。
被寄予厚望的山东,借发展重塑形象的渴望,从未像现在这样热切而强烈。
日出东方,中国在世界的东方,而山东在中国的东方。去年6月,上合青岛峰会成功举办,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山东。同年9月20日,外交部向全球推介山东,山东站在“C位”,成为最耀眼的主角,齐鲁大地向全球发出“山东声音”。山东在展示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灵秀斑斓的海岱景色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强劲有力的创新潜力、面向未来的发展前景。
外交部全球推介,山东很珍惜。
2016年以来,外交部先后为13个省份和河北雄安新区举办推介活动,各省份不出国就能与各国探讨合作,各国使节不出京就能与各地交流合作。每场推介活动,平均有100余位驻华大使或临时代办参加,另有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外国商协会负责人参与。而山东是中国面向全球全面推介的第一个东部沿海省份。
借着世界级大咖云集的盛会,山东终于“洋气、帅气”了一回。站在中国和世界的肩膀上,山东张开双臂,拥抱这极为难得的发展、共赢机遇。山东的国际“朋友圈”也变得越来越大。
视线拉回国内,山东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批复山东省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同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山东将在全国先行先试、提供示范。
定调
塑造山东新形象,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山东,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形象?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殷切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今年2月18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指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下愚公移山志,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山东要大发展,必须要像泰山“挑山工”那样,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山东人要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涉最险的险滩,如同泰山“挑山工”攀登在“十八盘”,始终怀有战胜困难、向上攀登的信念。
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说易行难。泰山海拔1500多米,有6000多级台阶,挑山工负重登山,一步踩不实就可能前功尽弃。当前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负重登峰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上去了,就是一片坦途;退一步,就可能一落千丈。
“泰山挑山工只要担子上肩,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崎岖,肩上的担子多么重,只会一路向前,把一切艰难险阻都踩在脚下,不达目标决不罢休。”泰山挑山工贾民浦说,这就是“挑山工”的精神。这种精神,与山东人能吃苦的特性一脉相承。
自古,山东人就是吃苦耐劳、颇有毅力的群体。正因如此,才有了背井离乡、艰苦创业的闯关东之举,才有了感动国人、绵延至今的沂蒙精神,才有了为中国提速的中车四方“复兴号”动车组……
中国有句老话“听其言,观其行”,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征服一切。要成为泰山“挑山工”,山东人应该往什么方向使劲儿?——相信榜样的力量。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其中山东8人受表彰。他们直面困境、勇于担当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正在奋斗的山东人。
他们之中,有离任多年仍被百姓铭记的王伯祥书记。当年寿光试验冬暖式蔬菜大棚,村民怕搞砸了背一身债,王伯祥就给大家吃下定心丸:“大胆试,天塌了,我顶着!乌纱算什么?百姓最重要!”他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看准了的事儿,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儿,不干则已,干就干好!
他们之中,有只有初中文化的码头工人许振超。他克服英文障碍,刻苦自学桥吊核心电路等知识,带领桥吊队多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享誉全球。“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就是他的座右铭。
他们之中,还有让海尔起死回生、成长为全球家电巨头的张瑞敏。商海浴血30余载,他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上功成身退,而是顶着质疑打破组织,颠覆传统管理模式,塑造“人人都是CEO”的创业精神,让海尔勇立时代潮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就如泰山挑山工一样,坚定目标,咬紧牙关,勇毅笃行,即便伤痕累累也不言放弃。新时代,山东需要这样的新形象——忠诚、实干、创新、争先,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
求变
有人说,山东人可以集儒雅和彪悍于一身。但山东人更习惯于求稳、不肯冒险,喜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有人说,山东一些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干事创业的整体氛围偏向保守,开拓创新的锐气远远不足。
是时候注入“活水”了。要一改山东形象,就要先扫内部顽疾。
对山东的发展,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从2017年的集中调研,到2018年的谋篇布局,再到2019年的狠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年来,山东决心笃定,在自揭问题、“辞旧迎新”、重塑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下决心砍掉不必要的会议,下决心精减文件、改进文风,下决心清理各种简报,解决各类报表材料过多过滥问题……给发展扫除一切“障碍”。
改革的决心,是一望而知的。这一次,山东就是要提振实干创新的锐气。
闻鼙鼓而思良将。干部就像“火车头”,他们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速度和未来。就县级而言,一个不作为的书记,可以毁掉全县百姓的希望。
省委书记刘家义在会上提出,要为山东多造就一些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这给新时代的干部描绘了一幅“肖像”:干事创业,就是要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有冲劲有拼劲,实干不怕“得罪人”。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正需要这样的干部。省里给干部下了“动员令”,为干事者撑腰:如果改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可以退回来,认真总结教训,责任由省委承担;如果畏缩不前、迷茫无措、等待观望,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让那些不敢担当、不抓落实、贻误发展、拖累山东形象的干部,如悬剑在顶、芒刺在背。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山东人干事创业的新形象,靠喊口号喊不出来,靠写总结写不出来,必须靠愈难愈上、愈险愈进、实打实干的那股子劲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改革没有先例可循,发展没有老路可走,要敢于做前人没做过的事。令人欣喜的是,山东已经全面行动,加速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山东的新形象,正悄然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