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优势 新动力 新形象
70年来,山西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发展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民生活水平均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建设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俱兴的历史巨变,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历史巨变,生态环境实现了从极度脆弱到绿色发展的历史巨变,整体形象实现了从封闭保守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
近年来,山西开启了新的经济转型发展历程,坚定扛起党中央赋予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重任,提出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三大战略目标,义无反顾地担当起转型开路先锋。
太原:提升城市品质 擦亮文明底色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70年来,太原市充分认识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四条路径”,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山西省委确定的“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坚定不移走创新转型发展之路。
在正确处理“老饭碗”和“新饭碗”的关系上,太原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其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瞄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信息技术三大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发展势头强劲,清徐开发区扩区成功获批。2018年太原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3%、53.1%。着眼提升服务业质量水平,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商业综合体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现代服务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
以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太原市制定出台了《关于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和1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融通创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10年前我刚进厂的时候,核心技术是国外的。转型发展重塑了太锅,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厂所用的先进技术专利全是自家的。我理解的时代新人,就是要当创新驱动的领跑者。”太原锅炉集团设计五处员工刘记兰说。
从2018年5月起,太原市按月发布“时代新人榜”,使更多普通人站上“C位”,为太原创新转型发展注入活力。
“开展‘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动员全市人民谱写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新篇章的具体行动。”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表示,“新时代奋斗者之城”正成为龙城太原的城市新名片。
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必须实施城市“双修”战略,加强城市设计,增强城市功能,传承历史文脉,做好山水文章,走以质取胜的路子。
太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的教诲,加强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五规合一”,力争使城市空间更加合理、要素配置更加科学、文化特质更加彰显。
提升城市品质,基础建设只是第一步,文明才是最亮的城市底色。
截至2018年底,22项新建改造公园项目陆续完工,典雅的园林景致、满目的绿树花影,市民们扶老携幼怡然自得。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故宫文物大展、老物件展、书画展、读书活动、文化沙龙精彩纷呈,市民们徜徉其间,分享城市发展和文明创建的成果。
让平凡的力量点亮一座城,奋斗的力量激励一座城。龙城太原,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开新的风采,迎接各地的人们来这里品历史、品文化、品品这座城。
吕梁:“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攻坚战
吕梁是革命老区,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吕梁人民发扬吕梁精神,大干社会主义事业,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由于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吕梁广大地区始终处于贫困边缘,千里山区生态环境极差。如何让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让吕梁山区绿色发展?成为吕梁人民70年来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吕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的战略,以“大干苦干科学干,3年绿化吕梁山”的大思路,以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吕梁山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据2017年公布的《山西省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分析报告》显示,吕梁市生态质量改善全省第一。
在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吕梁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成为全国林业系统和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生态林增绿,经济林增收。植树造林,不仅让曾经贫瘠的吕梁山见了绿,也让脱贫攻坚的步伐全面加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吕梁围绕荒山增绿、群众增收两条主线,创造了购买式造林、合作社造林等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投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综合增收等生态脱贫“五大项目”,为贫困地区群众创造了一条农民增收、大地增绿的新路子。2018年实现5个贫困县摘帽、12.7万人减贫的年度目标。
“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说。近年来,吕梁以生态创建为笔,用心用力绘就色彩斑斓的精彩画卷;以改革之力,创新推进着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以此进一步激活脱贫攻坚、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数据显示,3年来,吕梁市完成营造林合格面积317.79万亩,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完成退耕还林209.13万亩。通过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完成红枣、核桃、沙棘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138.48万亩。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建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301个,吸纳社员28141人,其中贫困社员20592人。吸收全市森林管护员80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员6619人。实现7.6万贫困人口脱贫,带动100余万人增收。同时,生态环境也逐步得到改善,每年平均降水量增加81.8毫米,流入黄河泥沙量减少700万吨,生态建设正在成为吕梁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
大同煤矿集团:改革不停歇 创新不止步
1949年8月30日,大同煤矿集团的前身,大同矿务局正式成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同煤矿集团经历了全面复产、快速攀升、徘徊求进、调整重组和改革发展等重要历史阶段,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国内亿吨级动力煤大集团之一,大同煤矿集团成为集煤炭、电力、煤化工、金融、文旅、物流6大产业为主导的特大型国有现代化能源集团。
截至2018年,大同煤矿集团资产总额达3503亿元,销售收入1766亿元,煤炭产量达1.37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1708.5万千瓦。
回顾历史,成就辉煌。1952年,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6号井试用苏制顿巴斯-1型康拜因采煤机采煤,第一次使落煤和装煤实现机械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煤炭行业使用的第一代采煤机。
1961年,大同矿务局迎来第二次创业高潮。“二五”期间,大同矿务局完成了4对新井建设,对2座矿井进行全面改造,总设计能力达到541万吨。期间,利用原有设备积极革新改造,推动了采煤机械化的发展。1965年,大同矿务局第一台国产浅截式联合采煤机组投入试产,标志着大同矿务局机械化采煤技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年实现生产原煤940万吨。
1966年到1975年,大同矿务局先后对矿井进行扩建改建,同时起步上马综采设备,使采煤机械化水平向前迈进一大步,过渡到了全机械化采煤的新阶段。
1979年,大同矿务局煤炭产量迅速攀升至2400万吨,位居全国煤炭行业榜首。
伴随国民经济大发展,大同矿务局不断改革创新。2000年,摒弃计划经济的工厂制,改制成立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计划经济工厂制正式转变为了盈亏自负的公司制。此后10余年中,又相继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在全省率先实施资源枯竭矿井关闭、破产;内部资产和人员重组;引入其他股东,实行债转股,由国有独资公司向股权多元化转变。
2006年,大同煤业成功上市,实现了主业整体上市、辅业整体改制;2012年同煤集团兼并重组上市公司漳泽电力,成为山西省最大的电力企业。
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时期末,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将提升至80%以上。在未来2至3年内,新动能将成为同煤集团转型发展的主引擎。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不忘“装备民族工业”初心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重),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太重秉承初心、不负重托,为我国冶金、矿山、能源、交通、海工、航天等多个领域研发制造出大批关系民生的装备,创造了450多项中国和世界第一。
1950年,中央决定投资7.5亿斤小米(折合人民币6075万元),在太原市汾河西岸,自行设计建造这个“装备工厂”的工厂。由此,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械厂诞生。党和国家赋予了它“装备民族工业”的初衷和期望,太重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
不忘“装备民族工业”初心,太重多年来致力于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念,以此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太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创民说。
由于风电装备技术引进受限、投资过大、研发时间长,2008年冬天,太重扛起了自主研发1.5MW风电整机装备的大旗。
2009年,太重集团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首成领衔研发团队立下“军令状”。一年内,清一色的“土专家”们创造了1.5MW风电整机装备当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并网发电的奇迹。
太重人追逐创新的步伐愈行愈疾——累计生产6000余台起重设备,成为全球大型起重机制造业绩最多的企业;矿山挖掘设备独占鳌头,其中WK—75型矿用挖掘机是世界上规格最大、技术性能最先进、生产能力最高的采矿挖掘机,改写了世界大型挖掘机制造的历史;研发的世界最大功率3000千瓦电牵引采煤机综采设备,以其先进技术推动了我国向煤矿工作面无人采煤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4个卫星发射中心中矗立的11座发射塔架中,有10座出自太重……
顺应时代新要求,太重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舞台上叫响“中国创造”。
太重生产的轨道交通轮轴、冶金铸造起重机、大型挖掘机等产品,已远销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围绕“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市场,太重新增设了东南亚、中亚、西亚三个区域性海外公司,形成较完善的国际化设计研发和营销服务网络。
目前,太重正在加快研发体系、营销网络、服务网络、制造体系、管理水平5个方面的国际化进程,促进全方位与国际接轨。